找到相关内容34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另一种出家

    它们三原本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世人愚痴,在物我对待中迷而不知返,于是家、国和天下之间才被划上了深深的鸿沟。平常人只是通过家来构想着拥有国与天下时的无限风光和满足;可是他们却从来不会想到,其实自己...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2975276.html
  • 如何把苦乐转为菩提道的要诀

    一切环境都非常美好! 七、诸行无常,没有过不去的坎 有很多人会崩溃在困难之下,也有很多人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原因何在?因为很多人把痛苦太当真了,故而始终沉缅于负面的痛苦中,视痛苦为不能逾越的鸿沟。其实,...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12176578.html
  • 另 一 种 出 家

    世人愚痴,在物我对待中迷而不知返,于是家、国和天下之间才被划上了深深的鸿沟。平常人只是通过家来构想着拥有国与天下时的无限风光和满足;可是他们却从来不会想到,其实自己一直觊觎的国与天下,原本从一开始,就...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011582673.html
  • 浅谈朱封鳌之天台宗研究

    :如“十界互具”的说法,承认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其间并没有一成不变的鸿沟,含有朴素的辩证法的因素;又“十如是”说,说明每一界或每一事物运动变化中所具有的因果关系和总的规律性等,都具有...

    郑鸣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44091601.html
  • 马祖道一禅法评析

    方便法门,那么,‘非心非佛’则是为了进一步破除修行者的知解执着的方法。前者原本在于彻底消解众生心灵本源上的二元对立,填平人们心理上的烦恼杂染与清净佛性之间的鸿沟,引发潜在的智慧...烦恼障,而且又新增加了所知障,执着于方便施设的假名,迷恋于自己的‘境界’;不仅又拉大了鸿沟,而且从二元到多元的对立,更加地执迷不悟、痛苦不堪。马祖因此应病予药,用非心非佛来引导...

    刘元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3439247.html
  • 《大宝积经·净居天子会》「谤法」初探

    保持正直、无碍心与亲近、供养说法师。这样的作法可以同时达到几点成效:一、清净「谤法」的业障;二、提供「谤法」者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三、打破「护法」者与「谤法」者之间的鸿沟;四、使「谤法」者回到说法师之...学习的机会;打破「护法」者与「谤法」者之间的鸿沟;并使「谤法」者回到说法师之处以使经典崇拜处聚集更多的听法者,建立稳固弘化地点。以上即为笔者对《净居天子会》「谤法」粗略的认知。由这样的一个研究,不禁让...

    释德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53439690.html
  • 佛教哲学何以可能?

    ,不能直接指导人类行为和生活。这就是认识和实践的不协调。  有人或许认为,哲学是抽象思辨,而人生的问题在于实践,实践和思辨完全是两回事。那么,两者的差别是不是横在哲学和佛教之间的不可逾越的鸿沟?佛教和...鸿沟恰恰也是两者的融合点,佛教以其人生实践的宗教品质,正好能够帮助西方哲学找回他们曾经失落的古希腊另一个传统:实践智慧。佛教的修行和古希腊的实践智慧,两者在此可以得到统一了,更高层面的统一。通过道德实践...

    陈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34341772.html
  • 依“一心开二门”之思想架构

    可能的鸿沟亦不复存在。换言之,一念无明法性心虽从无明与法性两方面来说明心之生住异灭,然因无明与法性之同体依即关系,故无明与法性之间不至于落入心真如与心生灭上下隔绝、染净相对之二门架构,此即天台宗所以必须倡言一念即具三千即空即假即中,因为为了避免心真如与心生灭之间产生鸿沟,故必须紧扣著心与当下一切法的关系而言诸法之生灭变化,若当下是如法性空如之无生之生,则是“从法性为本立一切法”;若是无明虚妄分别而起...

    尤惠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746845.html
  • 初期佛教之“我”论

    而得,亦非众生的本能。 其次,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在自然的感性区域和自由的超感性区域之间有著一道鸿沟,是理论的理性所不能越过,好像它们形成了两个隔开的世界似的。” 对佛陀来说,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缘起中相对的自由意志,是经验中的事实,它与同属缘起的其他诸法,并非分属于似有鸿沟相隔的两个区域、两个世界。 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缘起与自由意志之相容相成,并不形成如某些西方哲学中“...

    王开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2247033.html
  • 依“一心开二门”之思想架构看天台宗“一念无明法性心”之特殊涵义

    真如与心生灭之间可能的鸿沟亦不复存在。换言之,一念无明法性心虽从无明与法性两方面来说明心之生住异灭,然因无明与法性之同体依即关系,故无明与法性之间不至于落入心真如与心生灭上下隔绝、染净相对之二门架构,此即天台宗所以必须倡言一念即具三千即空即假即中,因为为了避免心真如与心生灭之间产生鸿沟,故必须紧扣著心与当下一切法的关系而言诸法之生灭变化,若当下是如法性空如之无生之生,则是“从法性为本立一切法”;若是...

    尤惠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647963.html